关灯
护眼
    潼关内,收拢降兵,安抚百姓的工作一切顺利。

    有几户在城门附近,不幸因为火药的爆破而受到二次伤害的,林正也带着人,了解完情况后,先行给予补偿。

    府邸受损的,能修的就修好后,到太守府结账,不能修的,也会给出相应的方案来。

    经过排查,好在并没有民众,因为“飞来横祸”,而受到实际的损伤。

    太守府内,赵云鲁肃二人,行装打点已经完成,就等陈慎回来之后,三人就动身。

    潼关北面的山脉上,刘备,诸葛亮,陈慎三人,聚集于此。

    刘备看着下方,这两山夹一川的天然屏障,感叹道。

    “若不是有沐道你搞出来的那火药,想要打破此等雄关,不知道要葬送多少汉儿的性命。”

    值得一说的是,这个年代的诸侯们,普遍是不怎么把老百姓当一回事的。

    即便是已经在其中佼佼者的刘备,内心也认为,打仗死人是很正常的,不过就是死多死少的区别。

    这一点上,陈慎郑桥等人,在荆州的时候,就暗暗的给他灌输,能尽量少造成伤害的好处。

    无论是对己方的军士,还是对当地的民生和百姓。

    因此无论是益州,汉中,扬州,到现在的关中和长安,虽然一直在打仗,但后勤补给什么,最终还撑得住。

    一方面就是士卒的损耗,由于各种兵器的发展,尽量在压低,另一方面则是对于百姓们生产的恢复,确实是这个时期做的最好的。

    百姓能更快的从战后恢复过来,就能为势力提供更大的助力,这点在历史上,也经过多次佐证。

    诸葛亮看着远处奔腾泛滥,一去不返的黄河,同样发出感慨。

    “当真是雄关,若无火药用人命堆,数万人亦难攻破。”

    陈慎一言不发,在这个年代拿出火药这种东西,到底是好是坏,没有人知道。但既然已经打开了这个盒子,他能做的,就是尽量做好相关的后续工作。

    可惜的是,这座潼关,在这个时空里,是无法承载更多的东西了。

    封长清,高仙芝,安禄山,黄巢等人,在原来的时空里,都和这座关卡有着不可分割的命运。

    也不知道张养浩的《潼关怀古》,还会不会出现呢?

    有火药的李世民,能做到什么程度?靖康还会发生吗?南宋还会如此窝囊吗?岳飞还会壮志未酬吗?一切的一切,他都很是好奇。

    如果可以的话,他想在任务结束以后,以快进的方式,看一看这个时空的历史进程。

    “主公,军师,剩余的火药我就不带走了,具体配置操作手册,管理的方法也留下了。我这儿别无他求,只是这东西必须要严谨再严谨。”

    “再没有完成一统前,暂时还是不要给任何百姓接触到的可能。至于之后怎么样,我也没有太好的想法。”

    火药是早晚要开放出去的,随着知道的人越多,秘密就越守不住,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刘备和诸葛亮两人,很清楚这一点。毕竟这东西的三种原材料,实在是太过平凡,即便是普通百姓,也能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