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开封的皇宫内,朝堂之上气氛紧张而庄重。信使刚刚将金国求和的消息传回,此刻的赵璎珞端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过群臣,心中却是波涛汹涌。

    “殿下,”内侍王守恩低声在赵璎珞耳边说道,“岳飞将军传来的消息已经告知了各位大人。”

    赵璎珞微微点头,示意王守恩退下,然后看向群臣,缓缓开口:“诸位爱卿,金国有意求和,提出的条件是让出真定和涿州。对此,你们有何看法?”

    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大部分群臣都认为应当答应金国的条件。一位老臣出列,拱手说道:“殿下,真定、涿州乃是我大宋故土,若能收回,疆域便可恢复至太祖时期。此等好事,实乃天赐良机,不可错失啊!”

    “是啊,殿下,”另一位大臣附和道,“金国此次求和,显然是畏惧了我大宋的兵威。我们应该见好就收,趁机稳固边疆,发展内政。”

    然而,并非所有朝臣都持此观点。韩世忠、朱胜非、张浚等武将纷纷出列,表达了不同的意见。

    “殿下,”韩世忠声音洪亮地说道,“金国此次求和,只是缓兵之计。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得失而误了长远大计。燕云十六州乃是我大宋的心腹大患,只有趁此机会一举收复,才能永绝后患!”

    “韩将军所言极是,”朱胜非接口道,“我们不能被金国的求和所迷惑。只有彻底击败金国,才能确保大宋的安宁。”

    张浚也急切地说道:“殿下,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们应该乘胜追击,一举灭掉大金国!”

    朝堂上的争论愈发激烈,赵璎珞静静地听着,心中却是暗潮汹涌。她知道,这个决定关乎大宋的未来和命运,必须慎之又慎。

    朝会结束后,赵璎珞单独留下几位重臣,殿外乌云密布,似乎正在酝酿着一场大雨。

    “诸位爱卿,”赵璎珞缓缓开口,“白天的争论,孤都听到了。你们各有各的道理,但朕想知道,如果我们选择继续进攻,胜算几何?”

    韩世忠沉吟片刻,说道:“殿下,若我们乘胜追击,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自然是大快人心。但此举也有风险,金国虽然求和,但实力犹存。我们若轻敌冒进,恐怕会陷入困境。”

    朱胜非点了点头:“韩将军所言不虚。但臣以为,风险与机遇并存。只要我们筹划得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其不备,定能取得胜利。”

    张浚则显得更为激进:“殿下,我们与金国的战争已经持续了太久。如今好不容易有了这个机会,岂能轻易放弃?我们应该倾尽全力,一举灭掉金国!”

    赵璎珞听着他们的分析,心中却是越发沉重。她知道这个决定的重要性,也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她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孤明白了。你们先退下吧,让孤好好想想。”

    经过一夜的深思熟虑,赵璎珞终于做出了决定。

    朝堂之上,经过一夜的深思熟虑,赵璎珞心中已有了决断。她端坐于龙椅之上,目光坚定地扫过群臣,最后落在了韩世忠等武将身上。

    “韩世忠、朱胜非、张浚,孤决定采纳你们的建议,继续对大金国用兵。”赵璎珞的声音坚定而有力,在朝堂上回荡。

    韩世忠等人闻言,脸上露出欣喜之色,他们齐齐躬身行礼:“殿下英明!”

    其他朝臣见状,虽有异议,但在赵璎珞的决断面前,也只能默默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