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沈无浊恍然,搞了半天,是这两句话传到了这里来了。

    不用说,肯定是项宏的意思。

    这两句话意义简单,且能极大的激起人的报国之志,越是年轻热血,听了之后便越是澎湃。

    若沈无浊是皇帝,恨不得立马就将这两句话传遍天下,让天下学子...不,应该是天下所有人都听到才好。

    不过现在也没差,国子监不仅是帝国培养人才的地方,也是帝国喉舌,网织舆论之所,项宏故意为止,不必说,接下来便必须要大肆宣扬一番。

    “先生谬赞了。”沈无浊做出一副谦虚的样子。

    先生满意点头,示意沈无浊坐下,随后对众人道:“刚刚老夫说的两句话,尔等可听清楚了?”

    “听清楚了。”众人齐声应道,随后一人激动问道:“敢问先生,这是哪位大儒说的话?”

    先生笑道:“大儒嘛,他现在还称不上,不过将来就不一定了。”

    “先生这是什么意思?”

    先生指着沈无浊道:“因为这两句话,都是出自他的口。”

    众人闻言震惊,再度转头看向沈无浊。

    沈无浊只得应道:“脱口而出,让诸位见笑了。”

    “沈兄过谦了,我等碌碌之人,便是绞尽脑汁,也说不出这等振聋发聩之语。”

    “沈兄忧国忧民,吾等不如也。”

    “不愧是卢老弟子,当真不落凡俗...”

    吹捧一两句就得了,沈无浊倒也能坦然受了,不过看着情况,这吹嘘之语怕是半天下不来,甚至愈演愈烈,倒是让沈无浊有那么一点点的不好意思。

    只是一点点。

    先生见情绪高涨,也道:“尔等当牢记这两句话,将来无论身处何种境地,是青云得意也好,还是江湖失意也罢,当以此为戒,勿忘国恩,勿忘报国。”

    “善,学生领命。”众人齐声应道,这趴也总算是揭过了。

    不过沈无浊的形象一下就高大了不少,甚至有些高不可攀的意思在里面。

    这还只是在丁院,等这两句传遍了国子监,传遍了京都,甚至传遍了天下,沈无浊也算是留下的姓名,多少也能涨点声望值。

    “卢老在锦安,可还安好?”

    沈无浊点头道:“老师一切都好,不过前些日子陵州尚有灾情,老师心忧百姓夜不能寐,待六皇子殿下前去赈灾,这才又睡了几个好觉。”

    先生叹道:“卢老虽已告老还乡,但仍然心忧百姓,关心国家,实乃我辈楷模。”

    沈无浊笑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由其民,老师平生之愿,不过天下太平,百姓安康而已。”

    “说得好。”先生抚掌大笑,“卢老当为此言之践行者。”

    “先生说得是。”

    众人神情激动,再度称是。

    整整一个晌午时间,沈无浊都在众人吹嘘吹捧中度过。

    这两句怎么可能仅仅说给丁院的人听呢?其他三院自然也有先生说与众人听。

    晌午下学之后,沈无浊还未出丁院的门,便被众多学子给围了个水泄不通。

    众人都想一睹他的风采。

    “诸位,若是再不走,膳堂的饭菜怕是都要凉了。”

    沈无浊第一次感受到了成名的无奈,他现在只想让眼前这些人让开一条路来,实在是有点饿了。

    最后还是关玉出面将众人驱散开来,沈无浊这才算是逃出生天。

    “国子监的才子应都是天之骄子,自然该有自己的傲气,不过就是两句话而已,干嘛激动成这个样子?”

    沈无浊实在有些不理解。

    关玉苦笑道:“沈兄,你就别身在福中不知福了,这两句话传出去,年轻一辈,沈兄当执牛耳。”

    沈无浊不由咋舌,“这么夸张?”

    “如何算是夸张?”关玉道:“左传云,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沈兄只两句话,便足以称其一也。”

    立功立言立德,这是所谓的圣人三不朽功业,沈无浊自然是听说过的,听到关玉这么说,沈无浊竟是生出了几分惶恐之意。

    当然了,关玉这话的确是夸张了,只凭两句话,无论如何也当不起这样的高度,但名传四海也足以了。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由其民,沈兄此言也有心系天下之意,实在令人敬佩不已,相较沈兄,我这二十年的书也算是白读了。”

    沈无浊摇头道:“关兄何出此言?说来道理不过凡俗,天下谁人不知?践行此道之人不知有多少,不能说沈无浊说出了这样的话,便将这种功劳也算在沈无浊头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