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席间的士子们虽是还似先前那样坐着,却也是三五几个一堆,各个手中拿着一些文稿,摇头晃脑地吟诵,交头接耳地讨论,没有多少人来刻意关注这个坐在百官首席的王子殿下,——这个几天前还是一个傻二的少年。只有前几日在雍逸酒楼所见过的那被叫作鸣爷的少年会有意无意地投一下目光过来,只是他看自己的眼神透着讶异,似乎并不认识自己。
  他一个人慢慢饮着酒,百无聊赖的看着四周,独自享受这人间四月天的月色,和风温柔,偶尔有细细的柳絮随风钻过飘拂而起的船舱窗纱飞进来,飘浮在舱顶,然后又从窗纱拂起处飞走,夜色如水,柔柔地落在身上,如温柔可亲的母亲的呵护,让人自生出许多慵懒而舒适的感觉。
  陈彻的前世本是一个疏朗不羁的人,偶尔也喜欢一个人独处,此时此地,虽觉有些一个人的寂寞,不过都在这淡淡的帝王家的贡酒中了。他随心喝着小酒,听着场间众人口里的文辞吟咏,诗词歌赋,如舌檀飞花,看着席上名士风流,酒来筹往,隐隐然有遗世独立之态,却也有些似是身处于他前世那个百花绽开的盛世之中。
  他一个人喝着自己的寂寞,独得其乐,恍惚中,他突然听到一人说,“嗯,这个临淄.虞馨儿的诗词不错。这首月夜柳絮咏志辞……”
  “虞馨儿?”他记得这个名字,就是前几天差点撞他成一个趴地乌龟的骑马少女,他便凝神听去。
  只见那人缓缓站起身来,轻轻吟咏道:“翠玉亭前春解舞,明月卷得风云。蜂团蝶阵乱纷纷。未曾随流水,不必委芳尘。风里雨里终不改,任我铁马缤纷。韶华不负少年心,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好词,好词,好一句‘明月卷得风云’,有气概,好一句‘任我铁马缤纷’,真有巾帼英雄气,好词,最后的一句‘韶华不负少年心,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好句子,好句子,志向宏远,整句文辞紧扣一个‘志’字,却把柳絮的柔弱写出了卷得风云的气势,真是好词啊。”说着,不禁手抚短须,反复吟咏,想是极为喜欢。
  旁边便有几人凑了上来,那纸上的小楷写得甚是娟秀。
  一年轻官员称赞的声音却是颇为响亮,远远传出去,似乎整个褰裳湖都能听到,只听他点评道:“写柳絮却写出有如泼天的气势,凭景抒情,以物咏志,实是难得的佳作。”
  “好诗辞,看这名字应该是哪位闺中女杰,有巾帼气概。”
  一名身穿西韩服饰的使者却皱眉说道:“用蜂团蝶阵入诗,是不是脂粉气重了点,用铁马缤纷似乎也不大妥当,给人有种血淋淋的既视感。”
  另一名身穿西韩服饰的使者在旁附和说道:“嗯嗯,再评再评。”
  有一人坐在席间,看其衣着,应是西魏使者,手中正拿着几份文稿,说道:“我这里这几份诗文,真是一言难尽。”说着,抽出一张,看了看,说道:“陵都.纳兰柔若的《亭上咏月》,我给大家念念,‘月挂中天夜光寒,清光皎皎影一团。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必观。翡翠亭边悬铜镜,白纱帘外挂冰盘。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这写得啥嘛,用辞俗气,文句不雅,整首诗写得很幼稚,用语毫无含蓄,打不开思路,堆砌词藻,凑泊成句。头尾两联二十八个字,只说得个‘月亮很亮’,内容十分空洞。”
  那西魏使者点评完以后,又抽出一张,笑了笑,继续说道:“陵都.上官笑笑的《咏月》,我给大家再念念,……”说着,摇头晃脑地念道:“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淡淡琼花香欲染,剪剪柳丝露未干。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梦醒东亭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念完后,看了看大家,继续点评道:“陵都上官笑笑这首诗嘛,稍微要好些,写得没有上一首那末笨拙了,能以花香、夜露来烘托,胆子也还放得开,但却过于穿望了,过多地喜欢拉别的东西来比附,结果句句倒像是月色。”摇头晃脑地点评完,看了看旁观的几人,又补上一句:“嗯,咏物诗倘不能寄情寓兴就没有什么意思了。”低头再看了看手中其余的文稿,摇了摇头,说道:“余者不足观,各位也可拿去品评一下。”说罢,将手中文稿递给另外一名外国使者。
  一个南唐使者这时站起来,拿着一纸文稿,说道:“我这里有一首《湖上咏月》,亦是不错的,是陵都.陈安易所作,我给大家念念。”清了清嗓子,大声念道:“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天下白,半轮鸡唱五更残。青蓑湖上春闻笛,红袖亭头夜倚栏。博得月仙常借问,何缘不使永团圆?”念完,继续吟咏道:“好诗好诗,文辞典雅,月中仙子如临眼前。”
  旁边另一名南唐使者也说道:“这首诗词大开大合。首句起得很有势头,恰似一轮皓月破云而出,精华难掩,将自已才华终难埋没,他日必能成功的自信心含蓄地传出,同时,寄情于景,第二句形神兼备,将一个袅娜而寂寞的身影凸显出来,而颔联用修辞上的特殊句式抒发内心幽怨,笔法老练。颈联拓展境界,情景并出。至此,为末联已作好了层层铺垫。结句的感喟本是作诗者自己的,偏推给处境同样寂寞的月中仙子,诗意曲折,又紧扣咏月诗题;‘团圆’二字将月与人合咏,自然双关,余韵悠长。”
  在旁观赏的几人看了,也是连连称赞:“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
  一名西域使者也站出来,拿着一张文稿,对旁观的数人说道:“我这里也有一首,写得极妙,作诗署名人是云阳国.云鸣玥,大家且来听听,在下念念。”说罢,双手轻轻拿着文稿,念道:“光照百花洲,香满燕子楼。一轮轮良宵成盘。飘泊不随春江薄,稍缱绻,说风流。草木不知愁,韶华未白头。念天下谁舍谁收?付与东风侬不管,凭尔去,上西楼!”念罢,不禁又赞一声:“整诗意兴宏远,不掩倜傥风流,好诗,真是佳品。”
  另一名西秦使者也说道:“这首可与当年云阳女帝的《苍山秋》相比美了,真是说风流便风流,文辞俊逸,潇洒不群。”
  另一名王廷官员亦是点评道:“这首风流倜傥的诗词,确是妙极。不但寄寓着词作者对自己理想的深切寄寓,起句‘光照百花洲’便不同凡响,竟是将这天下大锦一语而定,实有王者气度,而且也有着对天下民生向好的殷切呼声。全词语多双关,作者借月亮隐说人事的用意十分明显。如词句‘草木不知愁,韶华未白头’,似是隐喻如光照大锦天下,则人人无愁,户户丰盈,与光照、香满二词巧妙照应,看似信手拈来,实是感同身受。一句‘飘泊不随春江薄,稍缱绻,说风流’,却是潇洒不群,凭尔漂泊如春江薄,我自风流随我,最后一句‘念天下谁舍谁收?付与东风侬不管,凭尔去,上西楼!’这天下谁舍,这天下谁收,东风不管,我自上西楼取之,气势雄伟,意向宏大,似乎词作者袍袖轻挥间,锦上天下便尽在眼中,……好诗好诗,此诗可入一甲。”手抚颌下长须,反复吟咏,竟是叹赏不已。
  这时又见一人站起来,吟诵道:“这位大楚国.屈原慧的《破天辞》气势雄浑,句句金戈,亦是佳作,大家随我听听。”说罢,抑扬顿挫地大声念道:“挥折铁兮步战舞,战火烁兮驱狼胡。楚戈利兮声震鼓,士争先兮接强虏。敌若云兮旌蔽日,车错毂兮血染戟。天时怼兮威士怒,与天斗兮擂鸣鼓。锋刃断兮锋不屈,山陵崩兮身首离。男儿去兮不思反,关山迢兮阻且远。血染行兮心不眠,弯长弓兮以破天。诚勇武兮赋剑胆,终刚强兮宁不弯。身既死兮神以灵,鬼魄毅兮为雄魂!”
  旁观众人亦是交口称赞,道:“此赋辞雄壮慷慨,战场之上如在眼前,令人深深震撼,好诗好辞,当可入一甲之列。”
  这时,一人突然站起来,从十来张文稿中,轻轻抽出一张来,笑着说道:“我这里也有一个。这位东瓯国.姑苏的《雁字回时》,也是极好,来来,我给大家念念。”说罢,端起自己案几上的酒,喝了一口,润润喉咙,轻轻咳嗽了两声,念道:“粉絮香瘦绿桦丘。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使飞鸿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片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