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薛师长站在老辛身边,自己的眼睛还死死盯着大屏幕。

    “是啊,谁能想到我们自己的炮兵指挥中心居然会被鬼子特种兵端掉,否则也不用如此冒险。”

    辛政委无奈地摇摇头。

    轰!轰!

    外面的山坡上隐隐传来阵阵爆炸声。

    我的注意力被外面密集的爆炸声吸引过去了。是55榴,虽然隔着厚厚的岩石层,但炮弹的爆炸声仍顽强地透过蜿蜒曲折的坑道传到我的耳中。大厅坑道口灰白的墙壁上悬挂着的应急灯散发着暗淡的光线,执着地投射在过往的军人身上。

    敌人的炮火已经能够覆盖我们师部所在的阵地了,不知道我们前线的战士现在的情况怎样?

    老柳,不知道他是否还活着。还有黄彪和郭永。对,还有居无竹,那个炊事班班长,矮墩墩的家伙,这小子喜欢不停地摸自己的胡子。

    “鬼子在用炮兵攻击我们的微波压制系统。”

    辛政委大致分辨了一下动静后对薛师长说道。

    “那他们得把这座山轰平才行。”

    薛师长的脸上破天荒浮起了一丝微笑,旁边的辛政委和老刘也会意地笑了起来。

    “哦,老刘,柴师长他们的‘竹竿’系统能再提高一些效率吗?他这几天一直在抱怨防空部队的火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薛师长好象突然想起了什么,转头问刘工。

    “我们给柴师长他们的‘竹竿’系统重新修改了马尔科夫决策部分的算法模型。设计小组这几天重新设计了一个新的动态神经网络规划方法,这个新模型我们总参信息战总部的技术人员已经用最小平方最优化方法进行了训练,神经网络的输入-输出映射和利益的未知非线性映射F匹配得很好,优化后的贝尔曼随机最短路径问题方程达到了我们的期望值。原来‘竹竿’系统里的蒙特卡罗模拟近似策略迭代现在可以给出更合理的战术命令,整个新系统完全可以满足柴师长他们进行实时动态预测分配作战目标的要求。

    技术小组的人已经出发了,应该能够在几个小时内给柴师长手头上的‘竹竿’系统升级而不影响他们的作战任务。

    对了,薛师长,我们的防空部队还是要注意截击鬼子的电子侦察机,特别是他们装备了复合侦察系统的EH-0L黑鹰和R-7B德哈维南侦察机。我们前沿作战部队的微波压制系统比较单薄,现在又无法进行长程战场机动,很容易被鬼子的测向系统截获压制系统和3I系统设备的坐标。”

    老刘说了一大通专业术语,也不管两个师领导是否能够听懂,末了还担心地提醒了薛师长一句。

    “是的,鬼子现在已经可以通过u波段卫星恢复一部分战场协调指挥工作,反应速度肯定会有所提高。老辛,通知老柴,让他们多注意和空军的截击机配合猎歼鬼子的EH-0L和R-7B。叶雨,通知李玮尽快到我这里来。”

    薛师长拍了辛政委的肩膀一把后扭头冲一个通信参谋喊道。

    “政委,柴师长的电话通了!”

    旁边一个通信士官按照辛政委要求叫通了防空指挥中心。

    “哎!江垒,你怎么在这里啊!快!快到队长那里去报道,有新任务了!我去找个看守电源的,马上就回去。”

    这时一个工程师模样的人跑到我们身边毫不犹豫地摇醒了还在熟睡的江垒。

    江垒一个激灵顿时没了睡意,手忙脚乱地爬了起来,半天不知道东西南北。

    “哎!王工,别找了,这里就有。卫大仙,走,跟我去指挥分队!”

    江垒看我还傻站在旁边,也不管我的抗议,一把拉着我拔腿朝大厅北面的一个坑道跑去。

    江垒他们的信息战分队工作间紧挨着大厅,是个不大的房间,已经被我们的工程兵们改造成一个机房了。机房里满满当当地簇拥着各种设备,操作台上有十来个人正在工作着。

    一个头目模样的军官连忙招呼跑进来的江垒准备开始工作,是个女军官。

    怎么听声音这么熟悉?

    我一时回忆不起来在什么地方见过面。

    我被这个军官安排了一份工作,给大家看管电源系统。

    信息战中心的几台发电机还没有完全修复,这个机房就使用后备电源供电。情况紧急,大家无法等待工程兵修复发电机了。

    机房里的技术人员都在埋头工作着,一个联络士官坐在房间门口的一张工作台上,从他的工作来看好象是正在把这个信息分队处理后的战场信息转输进我们自己的作战指挥系统。

    机房门口旁边的一个小隔间是个水房。水房的台子上正架着个煤油炉,煤油炉上有个铝制水壶。红色火苗包围着水壶的底部,水壶正在滋滋作响,水过几分钟就要开了。

    坐在椅子上环顾四周,这时候我才注意到这个机房的电子设备居然全都是前一段时间我们歼灭鬼子雇佣军部队时缴获的家伙,江垒面前就摆着一台7寸的美制液晶显示器。

    奇怪,怎么江垒的屏幕上全是鬼子的作战指挥系统操作界面?

    我好奇地伸长脖子看着屏幕上的信息,好象是地理信息系统的界面,但屏幕上显示的信息又不完全是。

    “江垒,这屏幕上是什么信息?”

    终于,我忍不住问了一句。

    “是鬼子的全源分析系统。”

    江垒头也不回地应了一句。

    啊!

    怎么我们的信息战部队用起鬼子的作战指挥系统了?

    我的脑子好半天没有转过弯来,看着江垒轻快地用鼠标拖曳着信息菜单条,我满腹疑惑。

    见所有的人都紧张地忙碌着,我只能暂时将一肚子的问题先压了下去。

    “唐中尉,我先把四点以前的统计做出来。”

    手头工作告一段落的联络士官抬起头对那个女指挥官说道。

    唐中尉?

    对,我记起来了,就是在野战医院里看望刘工的那个女军官。

    我忍不住多看了眼前的女军官两眼。

    齐耳的短发,严肃的神情。

    如果不是那头短发,我无法将她和周围的男军人区分开来。

    在战争面前所有的人都将被迫去适应眼前的环境,或者坚决地生存,或者死亡。性别在战争面前是没有分别的,包括你的性格和爱好。

    “敌人是不是疯了!”

    当那个联络士官看见统计资料结果的时候实在忍不住惊呼起来。

    “怎么了?”

    被他的惊呼声吸引过来的唐中尉关切地问道。

    “四个突击群!在我们师的正面鬼子集结了四个突击群正在轮番冲击阵地!这怎么可能?不对,我让里面的人匹配电磁综合态势资料再核实一下。”

    联络士官说道这拿起了手边的红色电话。

    机房里正在工作的技术人员中不少人也这个消息震惊了,纷纷放下了手中的工作盯着联络士官。

    因为所有的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四个突击群的轮番冲击,这意味着我们前沿阵地的指战员们正在承受着将近三万敌人的轮番进攻,这些敌人装备了四百辆重型坦克和上百架直升机,这还不包括后面数量庞大的远程压制炮火!

    我们师的防守正面宽度不到二十公里,在如此狭小的空间里鬼子居然轮番投入四个突击群,可我们现在一线的作战人员还不到两个步兵团!

    如果战场侦察信息是真实的,那这将是阻击作战进行到现在鬼子进攻部队最密集的时候。

    没多长时间,统计信息被电磁频谱监控部门核实了。

    四个突击群,敌人现在确实投入了四个突击群轮番冲击我军阵地!

    一个技术人员吃惊地捂住了自己的嘴,眼睛则发直地盯着联络士官。旁边一个只有半边屁股靠在椅子上的技术人员干脆一不小心坐在了地上。

    我的天啊!

    整个机房里的人全都鸦雀无声了,所有的人都被这恐怖的消息紧紧地摄住了自己的灵魂。

    这就是敌人对我们实施大纵深电磁压制的回应,9世纪的战争,古罗马方阵的复苏,只不过走在队列最前面的是装备了40毫米滑膛坦克炮和贫铀复合装甲的M3。

    虽然我们现在躲在深厚的掩体里面,但六十多吨的重型坦克仿佛正排着整齐的队列隆隆地逼近我们的眼帘。

    那一群巨兽在血水里划开涟漪的场景再次浮现在我脑海里,还有那用死亡之翼在混沌的云海中搅动的黑色狮鹫和如同火山喷发岩浆奔流的山丘。

    而此时突围的敌人正在撕裂着20师的防线。

    我禁不住裹紧了身上的坦克作战服。

    煤油炉上的水已经烧开了,蒸汽把壶盖顶得砰砰作响,混白的蒸汽顺着过道逸了进来。

    我步履沉重地来到水房里。

    红色的火焰还在灼烤着水壶,吞吐不定的火焰不时漫过水壶边缘竭力地向上伸展。

    灼热的蒸汽涌到了我的脸上,坑道里应该很温暖,可我却觉得背上一阵阵地发冷。

    我禁不住打了个寒战,手不由自主地靠在了火苗边上。

    “水开了。”

    一个人从后面伸出手关掉了煤油炉。

    我转身一看,是刘工。

    “怎么,同志,觉得冷吗,是不是生病了?去看医生。”

    老刘关心地看着我略显苍白的脸色问道。

    我不好意思地摇摇头转身回到座位上。

    “大家怎么在发愣?小唐,‘黑甲’分队在2号地区又成功控制了鬼子一个师级ELRS网络控制站,还缴获了几个完好的栅格坐标发射器。你们小组马上准备配合他们,‘黑甲’现在正通过‘队组’方舱进入了鬼子交战层网栅收取敌七军战术指令。”

    刘工跟在我后面走进了机房对唐中尉下命令道。

    “侦听员注意,战术电子支援全部启动,全开接收机工作不要停顿,瞬间角覆盖率继续保持300覆盖,把超高荷周信号排除设定键打开,频谱分析的时候叠加脉冲的区分还是用老方法。

    数据接收小组准备接收卫星信号,情报小组准备数据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