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成功夺取江淮重镇寿春后,熊晨飞当天回到原来的皇宫就紧急召见了所有文官及囤长以上的将领。

    会上,他宣布了六件事。

    首先就是开仓放粮,在寿春几个主要的镇街设立粥场施粥,士兵们也都吃上了热乎的白米粥。

    其次,就是宣布了一系列人事任命。

    熊晨飞自领寿春太守,陈艳任都尉兼郡丞。

    杨弘和阎象继续担任寿春的长史和主薄,袁涣任功曹,李丰任督邮。

    鉴于一系列的改革正在实施,淮阴和历阳是此次改革的重点,因此赵君和何祥继续担任历阳的县令和校尉尉。张峰和高阳继续担任淮阴的县令和校尉。

    陈纪、陈兰、雷薄、乐就分别任四门校尉。

    郡衙的卫队统领则由程海峰兼任,王永坤则兼任巡防营的统领。

    第三件事就是起草了一份告示。

    告示的大意如下:龙之团的领土上实行屯田制度。一部分实行军屯,一部分实行民屯。

    百姓家中有田地的,趁着这个时节,赶快去种地,种子由政府发放。

    流民则可以向政府申请屯田,所需种子也有政府提供。

    所获粮食四成上交政府,耕种满三年后政府出具地契,上交粮食则降低到三成。

    同时龙之团承诺绝不骚扰百姓,对百姓必定秋毫无犯。

    这个告示的出现,虽然很多百姓心中还有些犹疑不定。

    自家原来有地的很多都选择到当地政府领取种子回去种地。

    特别是数量庞大的流民则看上了屯田三年后就能拥有土地这一点也纷纷加入了屯田的队伍。

    有了第一个人,就会有第二人、第三人。

    一时间,寿春内的百姓进进出出频繁了很多。

    这样一来,无疑让守城四门校尉士卒的工作量变大了。

    但是,熊晨飞却丝毫不敢大意,他下令:一定要严查死守,防备其他势力的细作混进城池。

    第三件事就是熊晨飞在郡衙召集全城大小商贾当众宣布降低大幅降低交易税金。

    同时,士农工商都要一体当差一提纳粮。这两项政策也得到了多数商贾的积极响应。

    第四件事就是宣布设立招贤馆,张贴招贤榜,只要自认为有本事的都可以来招贤馆应聘。

    这件事由长史杨弘牵头,功曹袁涣和督邮李丰为副负责对应聘者进行初审,由熊晨飞和陈艳最后确认后根据各自的才能分配职务和岗位。

    第五件事就是启动修复被损毁的宫城。

    同时,并将在原有宫城的基础上修建全新书院的计划在全城张贴。

    在功曹袁涣的建议下,新式书院修建计划里增加了两条。

    第一条就是全城商贾根据捐款的多少其子女可以优先入读。

    第二条就是捐款商贾的名字将被刻在书院大门两侧永久展示。

    这两条建议立刻就得到了商贾们的积极响应纷纷捐钱捐物。

    第六件事就是在郡衙和龙之团所属所有县城的县衙设立“登闻鼓”只要有百姓觉得受了冤屈或有什么诉求都可以敲响登闻鼓。

    当地官府必须有官员出面接待。

    若百姓诉求属实要登记在案限期处理,若恶意敲鼓扰乱公堂则严加惩处。

    这一系列的改革施行了一个多月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龙之团所辖的寿春、淮阴和历阳的百姓逐渐安居乐业,商贸交易也逐渐恢复到了之前的水平。

    另外,龙之团歼灭山越贼军和击败孙策占领寿春实行屯田等改革措施的消息迅速传播,引起了整个江淮地区的震动。

    在张峰和赵君的游说下,原来袁术管辖的扬州刺史部除了寿春和历阳外已经有当徐、下蔡、平阿、义成、浚遒、全椒、阜陵七个县倒向了龙之团。

    至此,除了阴陵、曲阳、钟离、成德、合肥外原来袁术的地盘都已经纳入了龙之团的版图。

    龙之团的影响力和实力大幅提升。

    同时,不少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的来百姓为了吃上饭甚至拖家带口赶往龙之团的领地。

    越来越多的流民也让龙之团的粮食供给捉襟见肘,还好这时曹操承诺的五千担粮食及时运到,这才解了燃眉之急。

    ◆◆◆◆◆◆

    话分两边。

    在芦山郡居巢的山越军总部。

    自从毛甘和潘临进攻淮阴和历阳双双战败身死全军覆没的消息传来后,祖郎就感到了自己帐下士卒们有些骚动。

    现在,丹阳头领陈策带着足足有三千人马离开了他,想要前去投奔龙之团,这对祖郎的打击可想而知。

    祖郎的手握着霸王刀,喔得很紧。

    他对熊晨飞一点都不陌生。

    两年前他不但败在了他的手下,也是通过他才成功端掉了丹阳太守周涛的粮草辎重基地解决了山越大军的粮草问题。

    要知道,他们山越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有点类似北方的游牧部落。

    由一个个小头目的部队组成。

    他虽然是山越军的大头领,但只能管得了自己帐下的一万人马,而是真正的精锐部队,却是他从丹阳带出来的五千人。

    然而,由于熊晨飞不但击败了毛甘和潘临的山越部队还击击退了孙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