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方丈跟着送菜的小沙弥们走进包厢,敏锐的察觉到太子和太子妃之间气氛不对。

    走在小沙弥后面的方丈,犹疑着脚步,思考着要不要趁没被发现,轻手轻脚的退出去。

    太子可不会给他这个机会:“方丈来了?快快入座。孤和太子妃还想聆听方丈讲解佛法,聆听佛音。”

    方丈飘着出家人四大皆空的超凡脱俗气质,他面含浅笑的走过去,丝毫看不出他方才心有躲避之意。

    “哪里哪里,殿下对佛法也甚为精通,贫僧今日于殿下浅谈之后,受益颇深。”方丈道。

    方丈既然来了,斋菜自然要多上一份。

    盛在木碗里的斋饭,闷了豆子,米不如宫中的贡米精细,但入口清甜,别有一番风味。

    方丈吃饭时,很是专心,对每一粒米,他都慢慢咀嚼品尝,珍惜粮食。

    在方丈的情绪渲染下,不仅太子多盛了半碗饭,太子妃也难得将一整碗饭吃完。

    宫中养身讲究用膳七分饱,太子妃为了保持身形,往往只吃了五分饱,就让人把饭菜撤下。

    吃撑了,这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种新奇的感受。

    方丈注意到后,包容的笑笑。

    “小沙弥们大多是穷苦人家出身,年纪小小就上山出家为僧。山间清苦,一饭一菜,皆要自己劳动所得。盛饭菜时,他们习惯将米饭压实,以免做了功课之后饿肚子。”方丈解释道。

    僧人做的功课,当然不只是读书写字,敲钟练功、诵经抄经,劈柴抬水,几乎从天微亮,忙到月亮高高挂,对体力的消耗极大。

    “一米一粟,来之不及,理当珍惜。”太子道。

    陪着太子、太子妃聊了会儿,方丈看出太子心不在此。

    思及早上师兄神神秘秘的悄悄下山,方丈猜测太子应当另有安排。

    “太子殿下,太子妃,贫僧每日午后要做一个时辰的功课,不得间断。不如,由贫僧的徒弟代替贫僧,陪二位贵客在明觉寺转转。山间风光,也有些粗野意境。”方丈面露歉疚道。

    太子道:“方丈的功课耽误不得,快些去吧。孤和太子妃可以自己逛逛,方丈不必担心。”

    太子还在想着,找什么理由,让方丈别跟着他。没料到方丈琢磨出他的心思,主动避开。

    方丈念了声佛:“殿下宽仁,是黎明百姓之幸。贫僧的徒弟,刚出生时被弃在山脚下,贫僧化缘归来时,正好发现放在路边的襁褓,这么一捡,就在寺庙养了二十年。他心思纯直,一心向佛,由他陪着殿下和太子妃,贫僧也能放心稍许。”

    方丈坚持要自己的徒弟陪同,太子不再拒绝。

    不一会儿,一个瘦高的和尚,被方丈叫了过来。

    他五官端正,双耳耳垂尤为大,目光清正,不愧是方丈高徒。

    方丈叮嘱徒弟一番后,向太子和太子妃再次告辞。

    方丈离开后,太子看着太子妃,道:“先前太子妃提起,对明觉寺地形很熟悉,孤便不陪太子妃游览寺庙了。”

    “普济师傅,太子妃信佛,由你为太子妃讲佛,可否?”太子又问向方丈徒弟普济。

    普济手捏佛珠串,询问的看向太子妃。

    他尊重本人的意见。

    太子妃沉默片刻,在太子的眼神下,点下头:“辛苦普济师傅为我解释佛法。”

    方丈和太子妃两人的去处,被安排好了。

    太子轻松的带着王申,去和柳娇儿汇合。

    王申在外间等着,期间已经接到了无忌大师那边给来的消息,知道柳娇儿此刻在何处,不会让太子漫山没有目的的去寻人。

    太子妃站着目送太子离开,三息之后,她道:“普济师傅眼神如何?”

    “可胜鹰眼。”普济道。

    “那便请普济师傅领路,带我去跟着殿下吧。”太子妃道。

    “太子殿下撇开人,独自离开,想必不愿太子妃您跟随而去。”普济道。

    王申作为身份特殊的随从,在普济眼里,不算额外的人。王申与太子同心同言,是绝对不会背叛太子的。

    太子妃抬起手腕,露出手中的黄色佛珠串。

    普济瞳孔飞快的瞪大,又收缩回正常模样:“太子妃您还戴着这串佛珠。”

    “普济师傅诚心念佛七七四十九天,求方丈亲自开光的佛珠串,我在宫中虽不能时刻戴着,却也是不会放在箱笼里,让它不见天日的。你我也曾是佛之一道上的知己,便帮我这一个忙吧。”太子妃和普济竟然是旧相识。

    “太子妃不担心太子殿下知道后,恼怒怪罪于您吗?”普济既然被方丈认为是能接他衣钵的人,便不可能不通人情世故。

    太子妃轻轻一笑:“殿下很宽和。我只是想看看殿下见到那个人时,是什么模样。为何她能让他如此上心破例。等看到了,我就离开,不会打扰到他们。”